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笑談風雲》【秦皇漢武】第三十二章 戰端初起(貳)

「馬邑之謀」失敗,王恢被關入大牢,自殺而亡。自此結束了漢匈和親政策,拉開了全面戰爭的序幕。(新唐人電視台)
「馬邑之謀」失敗,王恢被關入大牢,自殺而亡。自此結束了漢匈和親政策,拉開了全面戰爭的序幕。(新唐人電視台)

文/章天亮
中行說勸單于保持匈奴的飲食習慣,以保持匈奴的軍事強大。他將文字、數學等漢文化傳入匈奴,幫助匈奴發展經濟。但他時時不忘當年被大漢強迫派到匈奴去的怨恨,不斷挑撥兩國的關係。

在漢文帝執政期間,匈奴三次大規模入侵邊疆。西元前159年,匈奴的軍隊一直打

到離長安城四十公里的地方,當時烽火直抵甘泉。第三次最嚴重,當時漢文帝派宗正劉禮、祝茲侯徐厲和中尉周亞夫分別屯兵霸上、棘門和細柳。之前談到過的「細柳營真將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初次廷辯 延續和親

漢武帝在位時,西元前1三5年,匈奴人又來索要公主。漢武帝問大臣們是否要繼續

和親。大臣們分成兩派:

一派以大行(官職,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王恢為代表。王恢是燕人,曾長期在邊郡為官,熟諳匈奴情況,他主張和匈奴打。他說,匈奴人是背信輕義的人,他頭天跟你訂立盟約,第二天轉身就不算數了,這種人不能相信。

另一派以御史大夫(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韓安國為代表。韓安國是持重之人。他

說,匈奴這個民族沒法打,匈奴人不像漢人居住在固定的地方,他們就像鳥一樣遷徙,騎著馬逐水草而居,哪個地方今年下雨多、水草豐美,就舉族遷徙到哪裡,所以很難找到他;再一個如果能找到他的話,我們的軍隊已經深入草原戈壁千里,士兵已經很疲憊了,匈奴又是馬上好戰的民族,能打贏嗎?

第一次討論結束後,漢武帝決定繼續和親。那個時候竇太皇太后尚在,或者剛剛去

世,所以過去的和親政策,漢武帝還不能輕易變更。但作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來說,自然不會滿足於一直向匈奴貢獻絲綢、酒、棉花和女人,但如何澈底戰勝匈奴,歷史上卻從無先例。

在對付匈奴這個問題上,中國從戰國時代開始,一直都是處於守勢。當時的燕國、趙國和代國都是跟匈奴接壤的,他們的辦法就是修長城。萬里長城不是秦始皇一個人修的,在戰國時期,燕國、代國、趙國都修過長城,靠長城來擋住匈奴的進攻。後來到秦始皇的時候開始出擊了,當時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把匈奴趕到河套以外,但是秦國最後還是要修長城,還是不能澈底解決匈奴的問題。所以匈奴的問題是一個歷史上幾百年來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但是漢武帝想澈底解決這個問題。

二次廷辯 定謀馬邑

西元前1三三年,就是竇太皇太后駕崩兩年之後,在朝堂之上又有一次關於匈奴的辯

論。這一次辯論的雙方還是主戰的大行王恢和主和的御史大夫韓安國。這次辯論,雙方把自己的想法闡述得更加清楚。

(新唐人電視台)(新唐人電視台)

首先談的是政治層面的問題,就是跟匈奴到底要不要延續和親政策。因為和親政策是漢高祖劉邦定下來的,要變更國策,必須得有足夠過硬的理由。當時為什麼和親?是因為高祖打不過匈奴。但是韓安國不能說「因為當年我們高皇帝打不過,所以只好把女人送過去」,這太沒面子了。韓安國就迴避了這個問題,他說,高祖是一個聖人,雖然打了敗仗,但是聖人不會因為自己的私怨而去讓百姓承擔痛苦。戰端一起,百姓必定要承受痛苦。他迴避了打不過的問題,把高祖又美化了一下。

王恢不能反駁說是我們打不過。王恢說,不對。當時高祖之所以不打,是因為怕百姓受苦;可是現在我們雖然不打,匈奴仍然不斷的入侵,百姓受了很多苦。百姓的棺材一個連著一個,死了這麼多人,作為我們的皇帝來說是不忍心的,所以我們應該解決匈奴的問題。這樣,韓安國就沒有什麼可辯駁的了。

政治層面談完了,開始談軍事層面。韓安國說,跟匈奴作戰我們相當於送死,因為首先游牧民族找不著,他又把上次的話重複一遍。第二,如果深入草原戈壁,我們帶的糧食要是多的話,保證士兵能夠有飯吃,但輜重一多大軍行動就慢,行動慢的話,根本就追不上匈奴,因為他們騎著快馬,很快就跑掉了;帶的東西少的話,等我們追到匈奴的時候,糧食也沒了,就只能等著被匈奴殺,等於是把我們的軍隊送給匈奴,所以我們根本就打不贏匈奴。再有一個,長城以外,雨水少,不適於耕種,

莊稼是沒有辦法養活老百姓的。如果要想在那個地方生存的話,也得跟匈奴一樣放馬打獵,那不跟匈奴一樣了嘛,所以要他的地方是沒用的。那打這個仗到底有什麼意義?

王恢說,我們不去找他們,讓他們來找我們。王恢給漢武帝出了一個主意,史稱「馬邑之謀」。他說,我認識一個叫聶壹的人,這個人從事漢和匈奴之間的邊貿,做了很多生意、很有錢。他和匈奴的貴族一直到單于都有聯繫,能夠說上話。我們在馬邑這個地方,做一個陷阱,讓聶壹去跟單于說,他可以把馬邑的縣令暗殺掉,馬邑就會群龍無首,只要單于大軍一來,馬邑的東西隨便搶。這就是誘之以利,誘敵入邊聚而殲之,看上去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計畫。漢武帝批准,派飛將軍李廣、太僕公孫賀、御史大夫韓安國帶三十萬大軍在馬邑的山谷中設下埋伏,並派大行王恢帶領三 萬人埋伏在馬邑城外的一個地方,負責搶奪匈奴大軍的輜重。

計謀敗露 戰端初起

聶壹依計而行,出塞誘敵。單于聽了聶壹的話很高興,親率十萬大軍奔赴馬邑。馬

邑位於山西朔縣,單于率軍從大同以西二十公里的武州開進來。當時單于跟聶壹約定,殺了縣令之後,把縣令的人頭掛在旗杆上,看到人頭就知道縣令已死。聶壹和縣令商量後,到牢房裡找了一個死囚,砍了頭掛在旗杆上。前面的情報部隊於是報告單于,縣令已死,現在可以搶劫馬邑了。

匈奴大軍開到馬邑城外的時候,突然單于發現情況不對:漫山遍野都是牛羊,但是沒有一個放牧的人,很奇怪。單于於是帶人襲擊馬邑城外的要塞,抓住了一個尉史。當時要塞每百里設一個尉,尉裡設有尉史。尉史向單于洩露了馬邑之謀。單于對那個尉史說,我得到你就是天不滅匈奴啊!他把這個尉史封為「天王」。然後單于下令撤兵,沒有進入包圍圈。這個時候有一個人是可以去襲擊單于的,就是大行王恢。他一看匈奴十萬人,他才三萬人,所以沒敢動。結果單于全軍毫髮無傷的撤退了。

「馬邑之謀」澈底失敗,漢武帝很生氣,把王恢關入大牢,王恢自殺而亡。「馬邑之謀」是大漢和匈奴關係的一個轉折點,過去大漢採取和親政策,這時再送公主去,匈奴也不要了。所以大漢和匈奴之間,不得不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爭。

這個時候,當年跟著高皇帝打天下或者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那些將軍,已經差不多都去世了。漢武帝必須任命一些新的將領,去完成他討伐匈奴的使命,完成他開拓疆土的事業。那麼他找到了誰呢?請看下一章《一代名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