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美重組供應鏈 臺美將簽署貿易倡議

圖為港口示意圖。(中央社)
圖為港口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李怡欣、張原彰/臺北報導】臺美雙方共同宣布「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內容,預計數週內簽署「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總統蔡英文19日表示,對於臺美經貿關係再深化表示肯定與期待,期待後續談判為臺美經貿發展創造更多利基。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19日宣布,「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已完成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良好法制作業等五項議題的談判,並公布中、英文法律約本,預計未來數週內簽署首批協定。後續則有農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等七項議題,需要完成談判。

臺灣跟他國簽協定 往後更容易

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19日表示,蔡英文希望透過後續談判,為臺灣的經濟與產業爭取更多機會。此協定完成簽署後,不僅是臺美自1979年以來所簽署貿易協定中,結構最完整的,更代表臺灣的經貿發展,正以符合國際趨勢的先進標準向前推進,也有助臺灣與其他國家循此架構洽簽貿易協定,強化國際接軌。

林聿禪說,後續還有至少七項議題需要完成,談判完成後,將會擴充協定內容,為往後臺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奠定更穩健的基礎。期盼未來雙方持續強化臺美經貿關係,共同爭取最大利益。

「這是臺美雙邊經貿關係深具歷史意義的一刻」,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首批協定的簽署,不僅能立即帶來企業通關成本降低等好處,最重要的是,這份協定代表臺灣有意願、也有能力向高標準貿易秩序看齊,彰顯臺灣經貿受到國際重視與肯定。 

立委:有助臺企進入國際市場

對此,立委王定宇表示,臺灣長期追求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開放,而「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TA),代表臺美之間未來將更透明、更好經商、有更多連結,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中小企業貿易障礙,以及市場開放,對臺灣中小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美國市場,有極大幫助。

他表示,這項倡議對臺灣經貿地位、外交地位,有助於讓臺灣產業更方便、更低成本的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再加上近期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會議、20國集團(G20)會議,以及各種國際會議,都顯示全球正在尋求一個遵守國際貿易規範、有良善可靠供應鏈,以及能建立高標準自由貿易的法律規定。

王定宇說,臺灣符合這樣的標準,反觀中共極度不遵守國際規範,企圖肆意妄為的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中國市場曾是吸引世界投入的世界工廠,如今卻成為北京脅迫鄰國的工具,所以G7、G20與世界主要經貿國家,才會希望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夥伴、可靠的經貿市場。

他強調,此時臺灣與美國簽署首份21世紀貿易倡議,是非常重要的喜訊,也是臺灣代表處與行政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學者:對臺灣製造業幫助較大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兩國間的貿易協定,談的就是給予跟獲利兩個層面,而這次達成的五項裡,對臺灣比較有利的為「貿易便捷化」,雖然沒有涉及市場准入、關稅條件等面向,但臺灣經濟成長主要引擎是商品出口,這可以讓臺灣輸出到美國的產品獲得更便捷、透明的條件,有效降低出口商交易成本,對製造業的幫助較大。

第二點是「中小企業」,他說,美國強調規模經濟,而中小企業無疑是臺灣的強項,臺美中小企業合作,可讓臺灣廠商接軌國際規範,未來甚至可以到美國投資,還能避開在臺灣生產的五缺問題,「廠商到資源充沛的美國發展,這並不是壞事。」

至於同樣完成談判的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等三項,邱達生說,美國是服務業出口國,所以想談的內容,會圍繞在服務業法規的調和跟解禁,臺灣可以順勢而為,跟國際法規接軌。

關於還有七項協議未完成談判,邱達生說,政府過去沒有太多談判經驗,所以這次態度比較謹慎。由於剩下的協議沒有涉及到敏感的農業開放,以及傳產關稅條件等議題,預期談判過程不會有障礙,可以很快獲得具體結果。

美國培養本土製造 關稅暫不會調整

至於該協議是否能幫助臺灣在未來爭取貿易關稅調降,邱達生說,「有希望,但肯定不會在近期。」他說,美國正在推動本土製造,調整過去供應鏈外移的情形,這時不可能談關稅協定的部分,以免國外的廉價產品打擊到美國的製造業。

不過,他認為,等到美國的經濟結構回到新的平衡後,臺灣可能會在友岸名單上,特別是在2000年時,臺灣很想跟美國談BTA,但根本沒被美國放在優先談判的夥伴名單中,如今臺灣具有基礎,當美國要重啟這類談判時,會更可能有進展。

邱達生說,美國正在重組供應鏈、去中化,臺灣這時跟美國洽簽協議,一項很大的意義是,會確保臺廠在未來新的供應鏈結構有一席之地,這不只是半導體產業,相關的協力廠商,包括營建廠等上下游公司,都可能因此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