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國勞工集體抗爭增2.1倍 國防院:中共強硬治理將引發更多挑戰

中國2022年以來工人罷工與抗爭事件。(圖截取自國防院)
中國2022年以來工人罷工與抗爭事件。(圖截取自國防院)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近年中國經濟成長急遽放緩,內部面臨失業潮、內需不振等問題。國防院學者方琮嬿表示,從數據顯示中國近期的罷工抗議事件頻傳,事件數量激增為前一年的2.1倍,而中共官方則以更強硬與暴力方式回應,現今中共已高壓控制社會,但以硬碰硬將引發後續更多的治理挑戰。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近日發布「即時評析」,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以〈從中國勞工集體行動變化看近期國家與社會動態〉為題,分析中國近年的大型社會抗爭事件。

她表示,雖然中國自今年兩會結束之後,就沒有出現大型社會抗爭事件的消息,但有報導引用了位於香港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LB)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近期的罷工抗議事件頻傳,事件數量激增。

根據《工人集體行動地圖》的資料,2022下半年的勞工罷工與抗爭事件從26到86件不等,每個月不超過100件,但2023年以來則逐漸攀升,5月分共計164件,為前一年5月的2.1倍。

抗爭或罷工事件所屬的行業別顯示,製造業的比率則由2022年的4.36%增長至28.55%。方琮嬿分析,這代表工廠自中共去年「清零政策」解封後重啟運作,不過因為工廠的資金不足,使得企業主以欠薪、減薪甚至倒閉等手段因應工人,求助無門的製造業工人因而轉向勞工抗爭與罷工。

她表示,在出口降溫、國內消費持續疲軟的情形下,復工後的工廠營運持續面臨挑戰,導致勞工衝突與相關矛盾事件發生。總體而言,2023年勞工抗爭與罷工事件的增加,反映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困境。

根據《工人集體行動地圖》數據顯示,2023年勞工靜坐比率增加,由2022年的2.66%增加為11.49%,而抗議遊行比率則減少,從2022年的72.64%降為66.39%。

方琮嬿表示,初步推斷,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工人選擇以較柔性的方式來表達其訴求,而這樣的選擇恐怕與官方日漸強硬與高壓的治理路線有關。

她表示,中國出現罷工情形,勞工行動鮮少由勞資雙方自行解決,通常會引發政府部門的介入。勞工議題牽涉到不同的地方部門,因此一起事件可能會由地方的勞動部門、工會或者是公安等介入,而後者的介入通常導致對示威工人的驅逐與逮捕。

在各種官方回應中,「警察出動」、「工人被打」及「未知」這三種回應的比率於2023年增加,分別比2022年多出了2.6%、0.21%及13.45%。

方琮嬿表示,從前兩種回應的增長可看出,官方對於勞工罷工與抗議行動的回應,有更加強硬與暴力的傾向。她推斷,地方強調「維穩」大於「維權」。

她表示,諸多跡象顯示,中國的勞工狀況長年惡劣,近年地方維穩力道加大,在此情況下中國工人的權益更加受損。此狀況也再次證明,中共是由上至下對於社會深化其強硬治理。

方琮嬿說,當今中共面臨諸多挑戰,對外有美中對抗,特別是科技圍堵,而對內則有經濟放緩所引發的各種衝擊,而長期拉動中國經濟的三輛馬車「消費、投資、出口」暫無復甦的跡象,預料工廠的營運將持續受影響,導致更多不滿的工人被迫以罷工抗爭等行為爭取其權益。

她認為,現今的中共已高壓控制社會,在內部經濟與社會問題惡化下非常可能持續其強硬態度。對中共而言,以硬碰硬將引發後續更多的治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