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中經院估今年經濟成長1.6%

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1.6%,較4月下修0.41個百分點。(侯駿霖/攝影)
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1.6%,較4月下修0.41個百分點。(侯駿霖/攝影)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今年全球經濟景氣開低走緩,儘管臺灣內需成長超乎預期,隨著全球商品貿易需求下滑、美中陣營對抗及庫存調節延宕等因素影響,中經院20日預測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1.6%,較4月預測值下修0.41個百分點。

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認為,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的谷底仍在首季,之後逐季成長,但出口與投資不如預期,成為下修數據主因,每季年增率分別為-2.87%、0.48%、2.41%及6.11%。他說,第四季成長預測上調1.6個百分點,主要是預期廠商去庫存第四季將走入尾聲,AI商機最快也會在第四季發酵。

「臺灣景氣呈現內溫外冷,國內需求與國外境需求各貢獻2.53、-0.93個百分點」,葉俊顯說,內需現以消費主力支撐,隨著今年臺灣股市走揚的財富效果,加上後疫情觀光旅遊活絡、勞動市場持續穩健的情況下,預計民間消費年增率達5.56%,貢獻經濟成長2.49個百分點。

葉俊顯表示,由於全球景氣趨緩、升息因素及外銷訂單縮減等因素,造成廠商投資轉區保守,導致今年國內固定資本形成及民間投資分別年減0.42%、1.36%,對經濟成長呈負貢獻。

在通膨走勢方面,今年仍預測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1%,雖比去年下降0.85個百分點,但仍高於2%通膨警戒線。他分析,主因全球需求下滑持續減緩通膨壓力,加上原油及國內蔬菜價格回穩所致,但臺灣17項重要民生物資價格有上漲現象,仍需緊密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中經院經濟預測也點出4大不確定性因素,首先,全球主要國家通膨雖有趨緩跡象,但排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及能源,核心CPI卻多維持高檔,加上疫後缺工未完全回補,讓薪資走高、同步推升物價水準,因此勞動市場變化是通膨順利落幕與否的關鍵。

第二,美中兩大陣營緊張局勢,仍持續影響全球政經版圖,例如美國限制半導體設備、技術輸中,但近期中國宣布自8月起,限制高階晶片製造材料的鍺、鎵出口,似乎希望藉此作為談判籌碼,外界持續關心是否將擴及稀土管制。

第三,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近期主要機構對中國2023年成長預測開始下修,仍牽動臺灣出口表現;第四,AI產業後市可期,加上消費性電子下半年新機、服務模式有望推升市場需求,將攸關臺灣出口復甦走勢。

不過,遠雄人壽風控長儲蓉表示,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認為AI未來無所不在,但她提醒,「AI熱潮有想像空間,但真的能快速發酵嗎?」認為臺灣2023年GDP成長恐面臨1%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