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正視心靈傷害 終止家暴循環

勿讓家暴造成心靈傷害。(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勿讓家暴造成心靈傷害。(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文/記者賴玟茹、李怡欣
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家庭暴力通報案件19萬2千多件,平均每天約有526件家暴案發生。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王亮鈞表示,家庭暴力是一個向下沉淪的循環,及時覺察格外重要,務必第一時間尋求警政人員協助,並及時就醫及保全證據。

王亮鈞指出,家暴成因十分複雜,涉及層面廣泛,包括社會、環境、個人及家庭層面,當受害者身處家暴環境卻沒有向外尋求協助時,容易誘發諸多身心症狀,造成嚴重的心靈傷害。

家暴四階段歷程 忽視求救將陷入循環

王亮鈞說,家暴分為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及經濟暴力,無論男女皆有可能成為受害者,但據統計,全國每10萬人口家暴事件通報被害人數,女性約為男性的2.46倍。家庭暴力是循環歷程,包括家暴醞釀的「壓力期」、爭執白熱化的「爭執期」、暴力行為正式開始的「虐待暴力期」與家暴暫歇的「蜜月期」等四階段循環。

在前兩階段,被害者情緒會從焦慮壓抑轉為憤怒爭執,當遭到虐待暴力後,恐懼、憂鬱情緒會相繼浮現,若被害者此時沒有求救意識的話,就可能進入蜜月階段,加害者會給予被害者補償,或被害者因當時所處的心理、環境等因素,最終選擇性忽略所遭受的傷害,從而陷入家暴循環。

最後,當被害者無力承受,即可能出現焦慮症、憂鬱症、恐慌症及酒精濫用的表現,甚至在嚴重暴力行為後出現壓力創傷症候群,導致無法維持正常生活,人際社交與工作能力受到影響,若是被害者沒有、或者無法正視自身所受到的心靈傷害,除可能造成日常失能,也可能沾染惡習,如利用酒精或非法藥物麻痺自己。

王亮鈞指出,第一時間尋求法律協助外,以醫療端而言,第一線主要以藥物治療,待個案情緒穩定後,進一步安排心理諮商。透過上述治療,醫師會在個案下次面對壓力源時觀察其抗壓性,檢視症狀是否復發。

心靈健康 自我檢測

民眾若自覺有出現情緒低落、興趣喪失、失眠、飲食習慣改變、生活動力下降、大量飲酒或自殺想法等情形時,可透過簡式健康量表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