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省去漫長等待 心室輔助器手術取代移植

蔡先生(中)在高醫接受心室輔助器手術後,生活品質大大提升。(高醫提供)
蔡先生(中)在高醫接受心室輔助器手術後,生活品質大大提升。(高醫提供)

文/記者方金媛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針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患,須做心臟移植來保命。這幾年,在歐美先進國家接受心室輔助器手術的病人逐年增加,已超過心臟移植人數,取代心臟移植是未來趨勢。

54歲的蔡先生,幾年前發現有心臟血管嚴重阻塞,先接受支架治療再因發生心室頻脈而放置體內去顫器,但心臟衰竭症狀持續惡化,去(2022)年10月登錄心臟移植,因其血型為O型同時體重超過100公斤,一直無法等到有緣人配對心臟。今年7月因為心臟衰竭惡化造成水腫,體重增加到116公斤而到高醫急診求治,8月完成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後,沒有合併症,脫水超過15公斤,有效改善心臟衰竭症狀。 

在歐美,心室輔助器手術取代心臟移植是未來趨勢。(123RF_大紀元合成)在歐美,心室輔助器手術取代心臟移植是未來趨勢。(123RF_大紀元合成)

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自從1967年全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後,對末期心臟衰竭的最佳治療就是心臟移植。根據臺灣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每年僅約60~80人能幸運獲得捐贈進行移植,大多數人往往在等待換心過程中抱憾離世。 

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蔡峯鈞表示,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將血液由左心室引流到心室輔助器幫浦,再送回到主動脈供應身體需要的血流,可以完全替代心臟功能。心室輔助器一開始使用目的是過渡移植,作為等待移植前的支持,隨著機器改良,越來越多人將第三代心室輔助器作為終生使用。 

蔡峯鈞指出,從美國2021年度報告發現,心室輔助器治療結果已經與心臟移植相當,一年與三年的存活率分別可達到85%與70%,其關鍵是幫浦的改良,以及病人願意提早接受手術及專業醫療團隊的照護。 

蔡峯鈞說,臺灣健保2018年開放有條件的全額給付,讓更多需要的病人不會因為費用而猶豫接受手術,且沒有等待捐贈者的困擾及擔心移植後排斥。在歐美,心室輔助器手術取代心臟移植是未來趨勢,目前接受心室輔助器植入手術的病人已經超過數萬例,使用最長時間也已超過10年,高醫醫療團隊先前治療的病人經驗最長也超過5年。 

高醫表示,心臟衰竭會影響其他器官造成肺水腫、肝腫大、腎衰竭,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意識。當出現重度心臟衰竭症狀,應考慮提早進一步檢查,才能增加治療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