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美中重啟軍事溝通 分析:矛盾無解

「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中,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左1)分析臺海現況。 (中央社)
「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中,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左1)分析臺海現況。 (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美中領導人「拜習會」後達成恢復軍事溝通機制,外界預期美中緊張關係將會降温。不過軍事學者表示,僅管重啟有助中美軍事溝通,但不能實質改善雙邊關係,因為美中矛盾是結構性的,恢復軍事溝通的用意在於,希望在矛盾無法化解之下,致力降低發生意外的風險。

「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中,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左1)分析臺海現況。 「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中,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左1)分析臺海現況。 (記者吳旻洲/攝影)

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11月17日舉行「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座談會。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教授馬振坤表示,拜習舊金山峰會達成共識將恢復軍事溝通機制,包括2023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後中方取消的兩軍戰區領導人通話、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DPCT),以及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等。

「這樣的共識有助於重啟中美之間的軍事溝通,但無助於中美軍事關係實質性的改善」,馬振坤解釋,其實早在2020年9月以後,中共軍方就開始在南海島礁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常態性的侵擾臺灣周邊海空域,進行所謂的「灰區行動」。

根據美國國防部公部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內,共機在東海、臺海、南海區域,對美國軍機進行危險迫近高達180次以上,所以,美中之間的軍事關係並非從裴洛西訪臺後開始惡化,而是在這此之前,雙方基本上就已經處在劍拔弩張的狀態。

他說,美中之間存在戰略利益上的結構性矛盾,中共堅持臺海、南海、東海屬於中國核心利益,無可退讓,並要求共軍在此區域內捍衛中國主權領土完整,意味共軍必須將美軍排除在外。

馬振坤進一步說道,另一方面,美國自二戰後即在東亞地區建立軍事為核心的安全秩序,時間已長達70年,並藉由日、韓、菲等國駐軍,共同維持美國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因此維持美軍的區域軍事存在、以及東亞安全秩序的現狀,屬於美國重大的國家戰略利益,這也無可退讓。

就中共跟美國而言,兩者的國家重大戰略利益存在結構性矛盾,兩者在東亞區域必然會出現軍事力量的角力跟擠壓,這個矛盾並非雙方重啟軍事溝通機制就能化解的,只能起到風險管控的作用。

馬振坤研判,拜習會之後,美中兩軍未來在臺海、南海或東海,依然會各自持續現有的軍事活動,美軍還是會持續進行自由航行,而共軍機艦仍會持續穿越臺灣海峽。

中共對南海諸島恐更強硬

另外,中共近期頻繁與菲律賓在南海發生衝突,共軍艦艇近日甚至與菲律賓海軍船艦在黃岩島進行對峙,與以往僅海警船衝突不同。

馬振坤警告,這次的事態升級是一個訊號,中共主張菲律賓非法侵占中葉島,這次是第一次採取具體行動,未來是否會對南海島礁全面進行維權行動值得關注。

他表示,中共今年8月還公布最新全國地圖,南海方面,新版地圖將原先的「九段線」擴展至臺灣東部海域,變成「十段線」,這顯示中共對巴士海峽的定位已經改變了,未來會有越來越頻繁的共軍艦艇、海警船,頻繁出沒巴士海峽周邊,共軍已開始加強對巴士海峽常態性的戰備警巡,臺灣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關注。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樞紐研究員宋文笛(如圖)認為,拜習會上的進展是有條件且脆弱的。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樞紐研究員宋文笛(如圖)認為,拜習會上的進展是有條件且脆弱的。(記者吳旻洲/攝影)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樞紐研究員宋文笛則提到,拜習會上的進展是有條件且脆弱的,像是美中兩軍恢復軍事對話,新華社強調是「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代表美國日後若是在任何議題上傷害到北京的感情,令北京不再感覺被尊重,北京便可以立即再次中斷對話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