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右派經濟學者當選阿根廷總統

11月19日,阿根廷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結束後,新當選的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向支持者致意。(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11月19日,阿根廷第二輪總統選舉投票結束後,新當選的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向支持者致意。(Tomas Cuesta/Getty Images)

【記者陳霆、張婷/綜合報導】政治素人、阿根廷右翼自由主義者米雷伊(Javier Milei)週日(11月19日)在總統決選中獲勝,他承諾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解決數十年來累積的經濟問題。

據官方選舉機構數據,97%的選票已清點完畢,米雷伊獲得了56%的選票,現任經濟部長馬沙(Sergio Massa)僅獲44%選票。馬沙是阿根廷執政的「貝隆主義聯盟」(Peronist Coalition)推出的候選人。在過去77年來,多由貝隆主義聯盟執政。

馬沙在10月22的初選中排名第一,當時馬沙的得票率約37%。按照阿根廷大選的規定,候選人獲勝的條件是得票率超過45%,或者是在領先對手10個百分點的前提下獲得至少40%的選票。如果沒有達到其中一項條件,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就在決選中分出勝負。

首輪選舉得票率第三高(24%)的保守派候選人布爾瑞奇(Patricia Bullrich),在決選中支持米雷伊,這使米雷伊獲得更多中間選票,最終獲勝。

馬沙在選舉結果公布前,已在向支持者發表講話時承認了敗選。馬沙說:「阿根廷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阿根廷面臨衰退、貨幣崩潰、三位數的通貨膨脹率等經濟問題,米雷伊提出的自由主義政策在民眾中引起了共鳴。米雷伊將於12月10日就職,他計畫放棄目前的貨幣披索(peso),全面「美元化」,關閉阿根廷中央銀行,同時大幅減少公共開支,力圖使人口4,600萬人的阿根廷擺脫經濟困境。

米雷伊當選表明阿根廷人選擇了劇烈的變革。米雷伊的勝利動搖了阿根廷的政治格局和經濟路線圖,並可能影響穀物、鋰和化石燃料的貿易。阿根廷約是世界主要食品供應國之一,主要出口大豆、玉米、小麥和牛肉,擁有巨大的鋰和頁岩氣儲量。

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祝賀米雷伊改革成功。美國前總統川普也向米雷伊表示祝賀,並說這位自由主義者將使阿根廷再次偉大。

米雷伊需與其他黨派結盟

現在,人們的注意力將轉向米雷伊如何兌現承諾,因為在四分五裂的國會中,沒有一個政治集團擁有多數席位,這意味著米雷伊需​​要得到其他派系的支持才能推動法案。米雷伊的聯盟也沒有任何州長或市長。

然而,改革刻不容緩,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接近150%,且超過40%的阿根廷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另外,阿根廷中央銀行用於支撐披索的國際儲備幾乎耗盡,這意味著阿根廷貨幣隨時可能大幅貶值。

國際貨幣基金(IMF)組織的官員呼籲,下一屆政府必須迅速重啓經濟,沒有時間採取漸進政策。

米雷伊盼切斷阿根廷與中共的關係

米雷伊曾批評中共政權,稱他不會與「共產黨」合作,表明尋求加強與美國的關係。米雷伊也堅決反對墮胎,支持放寬槍枝法。阿根廷還欠下國際債券持有人和中共數十億美元,並且是拉丁美洲的政治風向球,很多人對當權派感到憤怒。

中國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因此北京正在密切關注阿根廷總統大選的結果。米雷伊曾表示,他不希望與中國保持商業關係,由於意識形態不同,應取消阿根廷與中共的關係。他還希望切斷阿根廷與巴西的關係,巴西是阿根廷的主要貿易夥伴。

米雷伊當選後,可能會退出現任政府所建立的聯盟。阿根廷原本計畫明年1月1日加入金磚國家集團,現在可能會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