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美術館開外掛 桃園兒童美術館讓學習大開眼界

《小社會》藝術遊戲場中的堆肥區,邀請兒童化身為花瓣或落葉,體驗放鬆感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小社會》藝術遊戲場中的堆肥區,邀請兒童化身為花瓣或落葉,體驗放鬆感受。(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記者徐乃義 /桃園報導】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推出「外掛學校」展覽,以非典型展覽作為美術館教育實驗場以及4月份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館展「探險未來!」的前導計畫,推出一系列多樣精采工作坊、劇場、講座、導覽計畫活動,邀請親子一同打開學習框架,翻轉學校和對美術館學習的想像,「外掛學校」展覽展期將為即日起至4月7日止。

開幕記者會代理館長王麗娟致詞。開幕記者會代理館長王麗娟致詞。(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外掛(plug in)是藉由附加軟體擴增原有功能,讓系統成為一個靈活,可運作、可遊戲的介面,將展場打造為別開想像的獨特學習場域,讓美術館成為一座非典型的臨時學校。

開場表演由桃園市僑愛國小太陽之愛合唱團帶來精彩演奏。開場表演由桃園市僑愛國小太陽之愛合唱團帶來精彩演奏。(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透過22組藝術家參與,進行美術館教育學習的創新思考與實踐,美術館空間將成為一個多元知識與實踐相互激盪的聚會所,探索全新學習體驗!讓喜歡學習但不一定喜歡上學的大小朋友,在美術館裡找到非典型、充滿趣味的教育學習途徑;進一步的學習經驗以及和藝術相遇的旅程,將持續延伸至2024年4月,屆時在青埔與八德兩地共同推出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館展「探險未來!」。

開幕記者會大合照。開幕記者會大合照。(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22位(組)藝術家、學者、劇團、文化行動者,以回應城市紋理為基底,共同引進「多元文化教育」、「創齡行動」等議題探索與實驗遊戲,並邀請觀眾以不同形式參與,包括工作坊、合作型計畫、藝術遊戲場、講座、表演、藝術家駐點等。

林怡君《小社會》藝術遊戲場中的移花接木工作站,邀請孩童動手遊戲組裝雕塑。林怡君《小社會》藝術遊戲場中的移花接木工作站,邀請孩童動手遊戲組裝雕塑。(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林怡君創造藝術遊戲場《小社會》,將八德街景化為遊戲場,透過遊戲規則與遊具設計,融入「照料」、「選擇」、「自我表達」、「公共規範」等概念,讓小小社會成為孩子認識自我角色與合作關係的場域。賈茜茹的導覽計畫則在美術館裡展開小旅行,認識以美術館為中心輻射的人文地景。

藝術家駐點計劃邀請了盧建銘《造屋計畫》、Alie Tamapima金陳怡蒨《一半一半的我們》、彭雅倫《媽媽不是____ ; _____不是媽媽》。這些藝術家以駐點的方式,帶著觀眾循著藝術家的手藝技術與故事,探索觀看世界的不同方式。

同時,「多元文化教育」與「創齡行動」的倡議學習計畫,將打開美術館,連結潛在觀眾,深入認識多元文化城市紋理及移居路徑,思考共融行動下關於族群與年齡的生活場域,邀請觀眾探索以藝術教育和學習為媒介,構築多元族群與年齡友善的城市。

劇團「不想睡遊戲社」、「囝仔人」透過工作坊、肢體與物件等表演形式,回應藝術家Alie Tamapima金陳怡蒨與林怡君的作品,以藝術創造奇異的身體體驗。

更多活動詳請至桃美館官網(https://tmofa.tycg.gov.tw/ch)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mofa10711)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