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七彩霓虹燈炫目 增失明風險

 在夜間光害嚴重 地區居住的人,與 光 線 較 弱 區 域 相 比,患上老年性黃 斑部病變(AMD) 增加了兩倍多。(123RF)
在夜間光害嚴重 地區居住的人,與 光 線 較 弱 區 域 相 比,患上老年性黃 斑部病變(AMD) 增加了兩倍多。(123RF)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張玉
路燈、霓虹燈廣告招牌以及其他戶外照明設施耀眼的光線,可能不只會打亂人們的睡眠週期。一項新研究指出,這些光線還可能會增加失明風險。

韓國的研究者發現,夜晚的人造光源會增加罹患與年齡相關的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AMD)之可能性,使視網膜受損。這種疾病會影響中央視力,造成日常閱讀和開車等障礙。

黃斑部病變是一種漸進性的眼底疾病,病患視網膜中心的黃斑區域受損,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失明。但對多數患者來說,主要表現在中央視力嚴重下降。其風險因素既包括遺傳因素,也包括非遺傳因素。

黃斑部病變分乾、溼

根據衛福部官網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因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產生病灶而導致中心視力衰退的疾病,患者在看東西時會出現物體扭曲變形,或覺得視野中央出現暗影、影像模糊等現象。

年齡為最主要危險因子,好發於50歲以上的長者,是繼白內障、青光眼之後,全球第三大致盲疾病。AMD又可分為乾式和溼式 (血管新生或滲漏性) 兩種型態,乾式病變較普遍,約占85~90%;而溼式病變則約占10~15%,是導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臺灣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乾式與溼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盛行率分別為9.2%以及1.9%。

◉ 溼性黃斑部病:亦稱為滲出性黃斑部病變,是由黃斑區的血管滲漏導致。治療方式包括光療和藥物治療,溼性通常在55歲後較為常見。

◉ 乾性黃斑部病變:是黃斑區內層逐漸退化,使得中央視覺模糊。目前尚無可逆轉乾性黃斑部病變損害的治療方法。

致病的危險因子

石溪醫學(Stony Brook Medicine)視網膜外科醫生胡拉姆·喬杜里(Khurram Chaudhary)博士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視網膜是由非常敏感的組織構成,它在眼球的內層,因此,任何外部或內部的損害都可能導致視網膜細胞退化。

黃斑部病變是病患視網膜中心的黃斑區域受損,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失明。(圖片內文字:正常眼睛、黃斑部位、角膜、中央暗點、中心視力喪失、黃斑部病變)。(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黃斑部病變是病患視網膜中心的黃斑區域受損,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失明。(圖片內文字:正常眼睛、黃斑部位、角膜、中央暗點、中心視力喪失、黃斑部病變)。(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喬杜里說明,外部因素包括光線刺激和眼睛受創,內部因素則包括吸菸、不健康的飲食和心血管疾病。除了曝露於人造光線中,還有多種引發黃斑部病變的因素,包括:

• 年齡增長是患上黃斑變性的最大風險因素。
• 抗氧化劑攝取量過低。
• 環境因素,如曝露於強光、有害光線。
• 家族史與遺傳因素。
• 白種人患病率是其他種族的10倍。
• 淺色眼睛和頭髮的人,罹患此病風險高出2倍。
• 吸菸

夜間霓虹增眼疾風險

之前的研究顯示:日光中的藍光與慢性視網膜損害和黃斑部病變相關。現在,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的一項韓國研究顯示,夜間,戶外人造光源也是這種疾病的另一個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針對2010~2011年間診斷出與年齡相關的溼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wet AMD)的4,078名患者,並根據年齡和性別,將他們與30名無黃斑部病變症狀紀錄的對照組人群進行比較。

研究顯示,在光害汙染較嚴重區域居住的人,與光線較弱區域相比,患上年齡相關性AMD的風險增加了2倍多。這一發現考慮了睡眠品質和憂鬱症等因素的影響。在夜間光照稍強於最弱區域的地方,黃斑部病變風險增加了12%。

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結果與越來越多的證據一致,這些證據強調了夜間戶外人造光(OALAN)對健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並提示這可能是滲出性黃斑部病變的一個潛在風險因素。

專家建議,「未來的研究應更全面的考慮光線曝露程度、個人的適應行為和可能的中介因素,以便對這一領域有更深入的理解」。

電視、手機光也很傷眼

喬杜里指出,人們不僅在戶外曝露於人造光,在家中也因電視、智慧型手機和電腦等設備而接觸到大量的人造光。因此很難精確計算參與者的光線曝露量,因為研究未將參與者室內人造光曝露的差異納入考量。

「因此,在我們斷言戶外街道光是否絕對會導致視力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每個人實際接觸到的光線量,」他進一步說,「我認為這是非常困難的。」

喬杜里認為,該研究發現了一種相關性,進一步通過研究光線類型、波長和曝露時間來判斷照明光線是否會加劇黃斑部病變。

他提醒患者光線曝露帶來的問題並給出建議,包括在日間戴上太陽眼鏡,這可能有助於減緩病情進展,且無害,「但我也不會太極端,比如建議晚上也必須戴墨鏡,增加更多環境危險。」

預防AMD兩關鍵

喬杜里強調,健康飲食和戒菸這兩點在預防黃斑部病變中的關鍵作用,並認為這些因素可能比光線的影響更為重要。在晴朗的日子裡戴上合適的太陽眼鏡是必要的,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保持健康飲食和遠離菸草。

保持健康飲食和遠離菸草「絕對必要」,並且可能比做研究更為重要。儘管這些研究成果還不足以改變他的臨床看診,但他會向患者提及這些資訊,「讓他們有一個深切印象」。

霓虹燈、人造光源、手機、電視光線,都會增加罹患AMD的可能性。(Shutterstock)霓虹燈、人造光源、手機、電視光線,都會增加罹患AMD的可能性。(Shutterstock)

特定的營養素,如抗氧化的維生素A、C和E,以及礦物質鋅和硒,被認為都能夠降低AMD的風險。尤其維生素A對視網膜細胞的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而維生素C和E則主要是有保護作用的抗氧化劑。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Outdoor Artificial Lighting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Vision Los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