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林孟寬 打造水果絲瓜品牌的青農

可愛的外型很討喜。(林孟寬提供)
可愛的外型很討喜。(林孟寬提供)

【記者廖儷芬/ 雲林報導】青農 林孟寬:「在這些實體通路中,對農產品的需求仍然相當高。然而,傳統的慣行性栽培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產銷履歷和有機認證。如果你願意投入產銷履歷,大賣場對你的產品就會更加接受。因此,應該考慮導入這樣的認證,我本身就是農業部產銷履歷的輔導員。」

青農林孟寬家住雲林莿桐,曾經是量販店經理,目前的他不僅是農業部產銷履歷的輔導員,更是自家水果絲瓜的種植專家。

藝人黃西瓜也慕名而來。藝人黃西田也慕名而來。(林孟寬提供)

水果絲瓜亮相了

林孟寬表示:「我們自己研發的品種叫做水果絲瓜,可以涼拌也可以熟食,目前還沒有申請專利。絲瓜種植難度低,採收期長,工序簡單,成本也低,但需要網室設施來防止蟲害,特別是芽蟲和黴菌類的病害。我已經種了五年,一開始只是小面積的友善種植,盡量減少使用農藥。」

非常卡哇伊的水果絲瓜很吸睛。非常卡哇伊的水果絲瓜很吸睛。(林孟寬提供)

因為林孟寬有實體通路的支持,成功把水果絲瓜導入賣場,且受到了很大的歡迎。也因為契作,所以價格全年一致。林孟寬提到:「一開始我們從實體通路和電商尋找商家,發現現在生鮮電商的選擇也相當多樣化,他們也期待新品項的導入,因此我們會繼續在實體通路和電商方面尋找商機。」

在我回到農業之前,林孟寬是中小企業暨青創署的顧問,曾主導一些農會成立品牌,為鄉鎮特產成功打開通路,他的概念就是希望打造品牌,讓產品精緻化。

林孟寬表示水果絲瓜一夜可以大一吋。林孟寬表示水果絲瓜一夜可以大一吋。(林孟寬提供)

量販店經理轉青農 一條龍生產模式

從小跟著父母下田的林孟寬進一步提到:「絲瓜的技術門檻並不高,但最關鍵的部分在於後段的肥料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我深知,在將產品提供給實體通路和大賣場時,他們對農藥使用的安全性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我從開始的採收期前約7到12天施藥,而採收開始後則不再使用農藥,因為絲瓜的採收期長達兩個月到三個月,這段時間內我們基本上不需要進行施藥。」

絲瓜雖然存在連作障礙的問題,但在林孟寬五年的種植過程中,這些問題比較少見。為了減少這些問題,我們盡量使用有機肥料。

選水果絲瓜是因為林孟寬不想要蹲坐。選水果絲瓜是因為林孟寬不想要蹲坐。(廖儷芬/攝影)

林孟寬提到:在冬季以外的時間,我們幾乎整年都在種植絲瓜,直到12月中左右才會轉種其他一般的豆類。我會和通路商合作,於元宵節後開始育苗,然後種植絲瓜,種子由我的小團隊伙伴專門負責。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品種變異的可能性。我的小團隊,他們都是對農業充滿熱情的專業人士,因此從育種到販售都能一氣呵成。」

林孟寬會透過通路商來發貨,這樣運費成本相對低一些。實體賣場的通路範圍較廣,農夫自己配送的難度較高,所以他與通路商合作,同時也與電商進行合作。因為他們提供保證銷售價格,林孟寬只要採取計畫性地分批次生產,確保穩定的供應就可以了。

夏天天氣熱,水果絲瓜可以涼拌來吃。夏天天氣熱,水果絲瓜可以涼拌來吃。(林孟寬提供)

水果絲瓜種植技巧

關於種植經驗來講,林孟寬分享道:「我大概都在元宵節前後開始定植,那時還有寒流的存在,所以要防寒害,因為畢竟它是夏天的蔬果。」

「病蟲害管理就像照顧小孩一樣需要用心,你必須知道如何處理,特別是我們做友善栽培,要特別注意安全採收期的管理。有時你需要用藥才能採收,但又擔心用藥後無法通過檢驗,所以我們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取捨。」

除了肥料管理外,蜜蜂授粉才是成功關鍵。林孟寬提到:「蜜蜂授粉的過程有其挑戰,尤其在現今環境污染的情況下,我們大約每兩三個禮拜就會更換蜜蜂箱,並利用晚上時分進行移進或移出,包括網室內與網室外的蜜蜂箱互換。」

運用蜜蜂授粉的水果絲瓜。運用蜜蜂授粉的水果絲瓜。(林孟寬提供)

上班族變成跟太陽起床的人

不用打卡上班後,每天五點多自動起床的林孟寬表示:「每次看到第一批果實結成都很開心,農作物就像是小孩子一樣,我們把它栽培長大,看著它開花結果,那時的滿足感無法言喻。雖然收入跟以前差不多,但時間上更自由靈活,這五年裡並沒有後悔過。務農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路,一旦投入,就必須持續種植,只是可能會調整種植的作物而已。」

每棵間距六十公分,避免植株交互感染。每棵間距六十公分,避免植株交互感染。(廖儷芬拍攝)

青農回鄉的挑戰與建議

林孟寬也對有心從農的朋友一些建議:「青農回鄉這個問題,首先有條件的人成功率會較高,例如家裡世代有農地的人,回來只需在自己的地上建設。另一種是沒有農地的人,需要租地,但在雲林這樣能租到的農地不易取得,而且與地主協商需要時間,這樣難度就高一些。」

可以先到農會了解青年低利貸款,和申請補助的方式,林孟寬建議:「從小面積種植開始,因為農業標準化比商業或工業少,必須因地制宜,因環境差異大。農業部有許多可實習的農場,可先去實習了解管理方式,再決定是否投入農業或選擇哪種品項。此外,也可以到鄉鎮農會申請補助或低利貸款。」

林孟寬表示採用網室,可以少用藥。林孟寬表示當年架設網室時,有跟農會申請設施補助。(廖儷芬拍攝)

這些努力不僅讓林孟寬獲得了利潤,也讓他擺脫了原本的工作壓力。農業生活不僅讓他的身體更加健康,也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樂趣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