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情緒內耗睡眠差 3招擺脫身心過勞

情緒勞動還包括面對憤怒的顧客必須壓抑真實的感受。(Shutterstock)
情緒勞動還包括面對憤怒的顧客必須壓抑真實的感受。(Shutterstock)

文/蔡宇哲(心裡學博士)、蔡佳璇(臨床心理師)
編者按:高壓工作步調、緊繃人際關係、壓抑的真實感受……生活中各種「情緒勞動」,讓人白天莫名疲憊,晚上睡不好覺。達人教3招,擺脫身心過勞、清除腦垃圾,以及改善生活作息,找回精神飽滿的每一天。

偉強要主持一個重要項目會議,討論的議題充滿爭議。會議中一位重要的合作夥伴,對項目某些方面強烈表示不滿。偉強內心感受到極大壓力,但他得在會議上保持鎮定與微笑,以維護良好業務關係。

過程中,他耐心聆聽對方的意見,並以積極和善的態度回覆解決方案。

會議結束後,偉強感到筋疲力盡,還來不及喘口氣,又接到一位重要客戶的電話,對公司最近的一次產品推廣活動表達強烈不滿。即使偉強的內心感到忿忿不平,他還是必須在工作上保持冷靜和專業,再次耐心的聆聽客戶意見,並承諾會盡快提供解決方案。

這樣情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不滿仍保持笑容 控制情緒很累

大量情緒勞動的工作,像是客服、服務業、老師等,企業也有不少消耗心力的情緒勞動情境,像冗長又沒效率的會議,應付上司、客戶、同事需求,除了耗費腦力,也相當耗費心力,但工作時心力耗損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從自我控制的角度來探討情緒控制,就會發現它是一種相當耗費心力的行為。以一個兒時常玩的遊戲為例,其中你必須忍住不笑,即使有人搔你癢,比如摸你的腳底或背部都要不為所動。或像是青春期的聯誼遊戲,男女雙方互相凝視,卻不能把眼神移開,也不能有任何表情。

情緒控制很累人。在職場上,尤其是服務業,如餐飲業員工、空服員等,每天的工作不僅限於職責範圍,還要經常面對各種客人不尋常要求,即使內心不滿,也必須保持笑容。

人們常誤以為沒有從事體力勞動就不會累,但這種高度的情緒勞動也不是只限於表面堆出笑容,還包括在心底壓抑自己真實感受,其精力和能量消耗並不亞於體力勞動,對心理健康影響也不容小覷。

長期戴面具壓抑 讓人不適

工作只要與人互動,就會產生情緒勞動。情緒勞動既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項挑戰,這不僅必須保持專業,同時更要處理自己內心的情感。當我們不得不戴上面具,用笑容面對他人時,這種壓抑自我真實情感的行為,長期下來很容易導致內心與真實自我的矛盾和分裂,讓人感到不適。

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白天的情緒勞動甚至會影響睡眠。一項研究蒐集大量樣本,調查上班族的情緒勞動程度,以及對工作穩定性感受。「工作不確定性」是指員工對自己職位的持續性感知,例如:他們認為自己是短期合約工或擁有長期職位。

結果發現,無論是情緒勞動程度或是工作不確定性,都會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如果這兩者結合,對睡眠品質的負面影響將會更加巨大。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某服務業員工既要面對第一線的情緒勞動,又是短期合約工,他們的睡眠品質很有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中止情緒內耗3撇步

日間的工作壓力、情緒調節,與夜間的睡眠息息相關,這是許多人可能未曾意識到的事實。每一個人在工作場合都會有情緒勞動,當下心態到底要怎麼處理,才能中止情緒內耗心力呢?

1. 同理心

在職場上遇到困難、或不合理的同事或客戶時,可能會本能感到憤怒或想要反駁。但如果能理解到,這些人可能是出於保護自己的脆弱或利益,而表現出這樣的行為,並不是特別針對自己,就能讓激動的情緒緩和下來。

這種以同理心為出發點的理解,能幫助我們更加冷靜處理工作衝突,並從中學習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得更好。

2. 專注正面

無論是何種職業環境,總會有發生情緒勞動的時刻。例如:在銷售專案中難免會有難搞的客戶。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不要讓少數個案影響我們對整體客戶群,甚至是對工作的看法。試著專注於那些積極互動和給予正面回饋的客戶,而不是被少數負面經驗所左右。

3. 學會區分個案和整體

那些行為異常的個體不應被視為整個群體的代表。例如:在公司中,如果我們將一位難相處的同事或主管的言行,視為整個部門或公司的態度,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將會增加。

學會區分個別案例和整體情況,並適當的調節負面情緒、解決問題,對維持職場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穩定就很有幫助。

(天下雜誌提供)(天下雜誌提供)

——摘編自《好好休息: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天下雜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