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觀畫不悟 宋朝宰相錯失道緣

圖為明‧顧繡《八仙慶壽掛屏‧呂洞賓》(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為明‧顧繡《八仙慶壽掛屏‧呂洞賓》(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宋寶藍

民間傳說中,呂洞賓時常變換真身,化身為衣衫襤褸的道人,遊走人間,啟迪人心。這天,陳執中宰相府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呂洞賓登門拜訪,展示了一幅仙畫,宰相目睹了神蹟。然而,當他豁然省悟道人的身分後,卻已錯失了仙緣……

宋朝真宗、仁宗二朝,宰相陳執中為官清廉,敢於直言進諫。宋真宗久病不癒,且年事已高,但遲遲未能立儲。朝臣多是緘默不言,不敢冒然進言,勸天子早立東宮。陳執中進獻了三篇《演要》上表直諫,勸真宗冊立皇儲。第二天,真宗皇帝先向輔臣出示了其他奏疏,眾臣都稱讚:「真好。」這時,真宗指著袖中的奏章,說:「這裡還有一道更好的。」取出來給輔臣看。因此事,真宗召陳執中到便殿,君臣對談了良久。宋真宗褒獎他直言規諫,擢其為「右正言」(官職,隸屬於中書省)。一個月後,宋真宗冊立了太子,就是日後的宋仁宗。

到了仁宗主政後,陳執中於慶曆五年(西元1045年)入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有一天他的女婿前來求職,希望岳父能給自己安排一個好差事。陳執中對女婿說:「官職是國家的,可不是我們臥室中箱櫃裡裝的東西,女婿怎會得到呢?」

當時朝中諫官多次上言,說陳執中不學無術,不是當宰相的料。但是宋仁宗很器重他。後來,有諫官當著天子的面,公開質詢:「陛下之所以重用執中,而不想讓他人取代,是不是因為他曾經在先朝上疏乞求立陛下為太子的緣故?何況先帝只有二個皇子,而周王已經薨逝,除了陛下還能立誰?執中又有什麼功勞?」宋仁宗說:「並不是為此,而是執中為人,從不欺瞞朕。」宋仁宗認為陳執中為官清廉,不徇私情,不會為了一己之利,做出欺騙天子的事。因而重用他。

陳執中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宅院,有一天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開懷宴飲。不一會兒,來了一位衣著襤褸的道士。陳宰相問他:「你有什麼技能?」道士回答說:「我有一部仙樂。想演奏給大家聽,為宴席助興。」道士說著,就從腰間抽出一軸畫,懸掛在廳堂的柱子上。畫上畫了十二名仙女,每人各自拿著一把樂器。道士呼喚她們從畫上下來。眾仙子飄然而至,井然有序的來到堂上。有兩名仙子拿著幢幡,在前面引導。其餘的仙女開始奏樂。

天女演奏的樂曲,清靈悅耳, 遍徹雲霄。曲調非凡,不同於人間。(defpicture/Shutterstock)天女演奏的樂曲,清靈悅耳, 遍徹雲霄。曲調非凡,不同於人間。(defpicture/Shutterstock)

她們都是天女,每一位都是花容月貌,體態輕盈。頭戴「七寶冠」,穿著仙家的「六銖衣」。金珂玉佩,舉止從容莊嚴。她們的鼻子上,各有一粒黃玉,猶如黍米般大小。她們演奏的樂曲,清靈悅耳,遍徹雲霄。曲調非凡,不同於人間。

演奏結束後,陳執中詢問:「她們是何方女子?」道士告訴他說:「她們是六甲六丁玉女。當人學道有成後,那些主宰身體三魂七魄、五臟六腑的諸神,就會化為她們。你是否願意學道?」陳執中以為道士施展幻術,來迷惑他,心裡非常不高興。道士一看宰相的表情,繼而對諸天女說:「你們可以離開了。」遂即,她們都回到了畫裡。道士取下畫軸,捲起來,就吞下了。他索要紙筆,寫下一首詩文,曰:

「曾經天上三千劫。
 又在人間五百年。
 腰下劍鋒橫紫電。
 爐中丹焰起蒼煙。
 纔騎白鹿過滄海。
 復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閒聊戲爾。
 無人知我是真仙。」
末尾題名「谷客」二字。

道士寫罷即離去。剛走出大門,身影就消失了。

陳執中讀罷道人的詩文,想了想,豁然對眾人說道:「谷客,就是呂洞賓啊!」原來,洞谷、賓客各是一組詞。呂洞賓以「谷客」二字,隱喻了自己的道名。陳執中恍然醒悟,原來真人臨凡,然而自己有眼無珠,不識真仙。為此他悔恨不已,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曾經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間五百年……小技等 閒聊戲爾。無人知我是真仙。」──谷客(洞賓)。(aphotostory/Shutterstock)「曾經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間五百年……小技等 閒聊戲爾。無人知我是真仙。」──谷客(洞賓)。(aphotostory/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