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 前4個月財政收入下降

中國1~4月財政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國1~4月財政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夏松、許蒔/綜合報導】5月20日,中共財政部公布的財政收支情況顯示,1~4月,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8兆926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其中印花稅同比降17.1%,而證券交易印花稅更是暴跌52.7%。

此前,中共財政部4月22日公布的第一季財政收支情况顯示,1~3月,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兆877億元,同比下降2.3%。加入4月數據後,總計中國1~4月財政收入降幅繼續擴大。

若以中央和地方來看1~4月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央為3兆5,250億元,同比下降6.2%;地方收入為4兆5,676億元,同比增長0.1%。

以稅收和非稅收來看,1~4月稅收收入6兆6,938億元,同比下降4.9%,扣除特殊因素影響後可增長0.5%左右;非稅收入1兆3,988億元,同比增長9.4%。

所謂非稅收入,包含中共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利用國有資產的變現收益和利用公權力進行的收益,後者就包括罰沒收入。非稅收入增速迅猛,表明中共利用公權力搶百姓錢的力度在加大。

1~4月土地出讓收入 同比跌10.4%

此外,1~4月,中國的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兆3,484億元,同比下降7.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26億元,同比增長11.1%;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兆2,158億元,同比下降9.3%,其中,占政府性基金收入近八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1兆536億元,同比下降10.4%,降幅較第一季擴大3.8個百分點。《第一財經》報導稱,這反映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居民購房意願不足,房地產開發商資金緊縮,導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減少。

據財新計算,4月當月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1.2%,降幅較3月當月擴大2.6個百分點,顯示房地產持續低迷,賣地收入仍未出現止跌築底(指一輪大跌止跌後在底部的休整)態勢。

不過,中共官方數據經常隱瞞不利情況,實際數據可能更糟糕。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近期在《大紀元》發文表示,中共財政有「四本帳」,其中主要的是「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和「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這兩本帳。政府性基金的主體是地方。對地方政府而言,除地方債外還有一個大坑,那就是政府性基金收支缺口,根本無法脫身。

王赫表示,中共收支矛盾日益尖銳,表現在收入方面,就是增收乏力;而且,由於經濟總體衰退和重大衝擊(如疫情),財政收入還會下降。

中國資本外流加劇 4月飆至2016年以來最高

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也使得資本外流加劇。4月,中國國內企業從銀行購入的外匯,創下2016年12月以來最大數額,同時,出口商也暫緩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還有中國居民搶購外匯用於海外旅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博士表示,這些情況反映出人們對中國經濟未來以及中共政府的措施都沒有信心,「他們也看到中共還在繼續印錢,繼續印鈔票。甚至是讓銀行用購買債券的方式來印鈔票,這樣的話勢必造成人民幣進一步的貶值,所以對這些企業和個人來說,他們知道最好的保值的方式,就是把手頭上的錢換成外匯,或者對那些企業來說,如果它掙了外匯的話,他們就不把它換成人民幣,手裡握著這個外匯。」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丹(Dan Wang)說:「鑑於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疲軟預期和持續的資本外流,出口商更傾向於持有外匯而不是人民幣。」

彭博分析師迪皮波(Gerard DiPippo)上週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量的下降,可能更多反映了美國相對較高的利率,非民企,包括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的中國企業,可能已將現金轉移到海外,以從更高的收益率中受益。

謝田分析,一個是美國在提高利率,另外中國市場也失去吸引力,「我們看到中國實際上經濟在跟西方歐美在逐步的脫鉤、逐步的對立,產業鏈的轉移,所以外資對中國沒有信心。再加上聯準會又在提高利率,所以自然就導致這個資金從中國流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