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國發會估全年民間消費上看12兆 提醒注意4大經濟變數

主計總處7日發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又見3%以上,來到3.08%,創111年7月以來最高。購物、超市 消費(記者宋碧龍/攝影)
主計總處7日發布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又見3%以上,來到3.08%,創111年7月以來最高。購物、超市 消費(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國發會在23日於行政院院會陳報「當前經濟情勢及對策」,估今年國內生產毛額 (GDP)成長達3.5%,國發會說,民間消費持續熱絡,全年可望上看新台幣12兆元,有望再創歷史新高,且為因應通膨確保消費,預計最慢在6月底決定,是否延長大宗物資降稅方案。

國家發展委員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要達到今年經濟成長3.5%的目標,有機會也有挑戰,以民間消費而言,雖然電價上漲,但因零售、餐飲維持暢旺,今年民間消費名目金額有望上看新台幣12兆元,再寫歷史新高。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說,確保民間購買力不被物價上漲侵蝕,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降到1.95%,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仍擔心電費調整對CPI的影響,以及國際油價受到以哈戰爭的衝擊,對於是否維持控制物價的多元管道,以源頭維持食品價格,行政院最慢在6月底召開物價小組會議,討論是否延長6月底到期的大宗物資降稅方案。

出口部分,國發會說,AI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不過傳產出口動能待提升,4月資通訊產品年增1.1倍,傳產貨品因終端需求偏弱而呈負成長。 

高仙桂提到,全球製造業從去年的衰退正在反轉向上當中,特別是去年各國包括台灣面臨庫存去化的問題,到了今年,受到AI伺服器拉貨需求帶動資通訊產品的出口,半導體晶片也回溫,而車用電子與PC的出口估在下半年好轉。傳產部分,政府正在思考通過AI、半導體協助產業升級。

資本形成部分,因應數位與淨零轉型,企業持續投資以維持競爭優勢,全球景氣回升步調緩慢,廠商投資仍顯審慎

另外,吳明蕙說,還得觀察下半年經濟情勢,特別是得面臨四大國際風險,包括:地緣政治風險擴大、中國經濟前景不明、主要國家降息時程、美中角力持續等,須持續關注。

國發會在報告中,進一步說明,他們表示,尤其是俄烏戰爭未解、以哈衝突未歇,倘若擴大為區域衝突,將嚴重衝擊中東石油生產和運輸,亦將添增供應鏈中斷風險,全球將再次面臨成本攀升壓力。

第二,他們說,中國房地產風暴未解,內需不振,經濟低迷及失業率等課題,並潛存通縮疑慮。

還有,中國產能過剩,大量低價出口,已嚴重影響國外產業發展,舉如: 將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和電動車作為促進出口成長目標,其低價銷售作法,恐衝擊全球。

第三,國發會表示,更多的物價數據和總體經濟數據,將決定聯準會的政策走向。

國發會說,Fed的降息時程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變化、投資人的信心。

第四,國發會說,近期美國對中國加徵新一輪關稅,雖然對臺灣有訂單移轉效應,但恐影響中間財對中國出口;此外,因涉及電動車、半導體、鋰電池等重要戰略產業,勢必進一步加速全球貿易及供應鏈板塊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