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雲林可可的重生之路 在困境中尋求新希望

林紋綺的可可果實,又大又漂亮。(黃如足提供)
林紋綺的可可果實,又大又漂亮。(黃如足提供)
【記者廖儷芬/雲林報導】

「我使用自動噴灑的水管來照顧這些熱帶雨林植物。因為它們需要充足的水,所以水對它們非常重要。此外,施用有機肥料、經常修剪枝條,也是它們結實累累的原因之一。我們的木瓜也多次獲得冠軍,這些都是我種的可可長得特別好的關鍵。」雲林可可農林紋綺表示。

林紋綺表示可可果樹非常需要水份和有機肥。林紋綺表示可可果樹非常需要水份和有機肥。(廖儷芬/攝影)

雲林可可農的困境

已經進入第五年準備豐收,林紋綺卻笑不出來,因為沒有通路,面臨砍掉可可樹的囧境。身為林內鄉木瓜達人的林紋綺表示:「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植物,我去找專家研究和請教,確保水和有機肥料都足夠。這四年來,我一個人負責剪枝和採果,並施用有機肥。然而,當需要販售時,我發現缺乏銷售通路,最終不得不砍掉一半約二百棵。」

林紋綺的可可樹已砍掉二百棵。林紋綺的可可樹已砍掉二百棵。(廖儷芬/攝影)

她說:「我決定改種酪梨,它的銷售管道較好,價格也相對較高。有些人看到我的可可長得這麼好,結實累累,建議我不要砍掉,因為它整年都能生產,一邊開花,一邊結果,也是一邊採果,我也捨不得,但很無奈。」

可可樹一年生,有花有果,邊採邊賞花。可可樹一年生,有花有果,邊採邊賞花。(廖儷芬/攝影)

退休食品業主特地南下幫忙

今年76歲的從事食品業三十多年的張燈玉,原本已退休,聽到林紋綺砍了近五年的可可樹,心裏相當難過。

76歲退休的食品業者,特地南下來幫林紋綺想辦法。76歲退休的食品業者,特地南下來幫林紋綺想辦法。(廖儷芬/攝影)

食品業主張燈玉提到:「全世界都知道巧克力是堅果之王,營養價值極高,超過咖啡和茶葉。然而,巧克力的製作過程非常繁複,需耗時一週才能製作出100%的純巧克力。因此,一小片一公克的巧克力價格高達10元,普通人難以負擔。」

他說:「由於我從事食品製造十幾年,身體有癌症加上慢性病,轉向健康食品的研發。巧克力對人體有益,因此我開始研究可可鮮果的食用方法。」

張燈玉已經研發快速磨成可可粉的方法。張燈玉已經研發快速磨成可可粉的方法。(廖儷芬/攝影)

張燈玉與可可豆的緣份

「在屏東,曾遇到一位果農,向他購買了50斤可可豆進行試驗,但他卻給了我200公斤,因為其餘的可可豆無法出售,只能倒掉。看到這情況,我心生不忍,決定全數購買。」張燈玉知道可可農的困境非常不捨。

看到林紋綺的可可這麼漂亮,面臨砍掉,相當不捨。看到林紋綺的可可這麼漂亮,面臨砍掉,相當不捨。(廖儷芬/攝影)

找到可可鮮果的食用方法

張燈玉提起:「傳統的巧克力製作過程繁複且昂貴,我決定簡化製作過程,以保留更多的營養。首先,我不再使用傳統方法,而是用簡化過程來保留維生素和風味。食品加熱會增加香氣,這是我發現的重要訣竅。」

可可鮮果,像一支巨型冰淇淋,吃起來像山竹。可可鮮果,像一支巨型冰淇淋,果膜吃起來有山竹和荔枝味道。(廖儷芬/攝影)

他說:「通過這些簡化方法,我研發出一款新的食用方法。利用果汁機打製新鮮飲品,不僅保留營養,還口感極佳。這些方法幫助果農提高產量和收入,不再依賴低價出售可可豆。例如製作可可豆漿,作法很簡單,剝開可可果實,把果膜挖出來,加入買回來的豆漿,用果汁機打均勻就能喝了,要熱、要冰的都行。」

張燈玉提供快速食用法,把果泥加入豆漿,用果汁機打均勻,就可以喝了。張燈玉提供快速食用法,把果泥加入豆漿,用果汁機打均勻,就可以喝了。(廖儷芬/攝影)

最新研發「冷凍乾燥法」

張燈玉自信地提到:「我建議使用冷凍乾燥法來處理可可果。將果實剖開,直接進行冷凍乾燥,在零下50多度環境中處理一週,製成可可粉。這樣保留了99.9%的營養,比傳統巧克力更有營養。」

他補充道:「冷凍乾燥法需要新鮮的可可果,避免進口限制和農業病害問題。因此,把它磨成可可粉,為台灣的可可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這些方法基於生機飲食的概念,不經過高溫處理,維生素不被破壞。這種簡單的方法不僅保留了營養,還能直接幫助可可農。

可可果的油脂很厚。可可果的油脂很厚。(廖儷芬/攝影)

全果飲食理念 生機講師伸援手

生機飲食講師黃如足表示:「林紋綺的可可使用自然農法,非常健康。我提倡全食物、全果原型食物的飲食概念,盡量使用新鮮食材進行簡單加工,例如將可可果切開後取出果膜製作果汁。」

黃如足提倡自然農法和生機飲食。黃如足提倡自然農法和生機飲食。(廖儷芬/攝影)

她接著說:「很多人丟掉的可可殼其實很有價值,還有可可果泥的黏稠液對腸胃有益,將其稍微削皮後製作成麻油麵線,口感像酪梨。我試著製作甜品“可可露”,加紅棗、薑和少量砂糖,口感像蓮藕粉,非常營養。可可殼還可作為紙張材料或有機纖維再利用,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的結合與創新。」

黃如足表示,可以把可可鮮果做成酵素、醋、和堅果果乾。黃如足表示,可以把可可鮮果做成酵素、醋、和堅果果乾。(廖儷芬/攝影)

連酵素愛好者也來幫忙研發

全素主義推廣者鄭曉紋說:「我們現在也有一個做酵素的群組,能在兩天內生產出可可酵素。我們正在研發這些高營養價值的產品,並計劃推出一些伴手禮,幫助林紋綺開創新的商機。」

她進一步說明:「我們製作可可酵素時,加入了鳳梨、檸檬、蘋果和西印度櫻桃,使用一種特殊的酵素桶,兩天後就可以飲用。」

鄭曉紋協助研發可可酵素。鄭曉紋協助研發可可酵素。(廖儷芬/攝影)

傳統巧克力豆的製作過程 費工又費時

林紋綺分享自己烘可可豆的技巧:

發酵:巧克力豆拔起來後,需要發酵約五天。 烘乾
使用烤箱烘乾需十一個小時。 使用日曬約需一週,大太陽五天,無大太陽約七天。
烘焙:巧克力豆烘乾後,再烘焙兩個小時。

這樣製作出來的巧克力豆脆脆的,非常好吃,但因為費工,也沒有銷售管道,讓林紋綺很挫折。

傳統巧克力豆的製作過程 ,費工又費時。傳統巧克力豆的製作過程 ,費工又費時。(廖儷芬/攝影)

林紋綺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各方善緣的湧入讓她看到了希望。她希望通過大家的幫助,能夠讓雲林的可可樹重獲新生,也讓更多人了解和享受到這些天然的美味和營養。雖然面臨困境,但大家對可可樹的未來充滿信心,希望能夠一起努力,讓台灣的可可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原本不認識的人,為了幫助林紋綺相聚在雲林。原本不認識的人,為了幫助林紋綺相聚在雲林。(廖昭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