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台灣藝人被迫表態 賴清德:不會是最後一次

五月天資料照。
五月天資料照。(相信音樂提供)

【記者常懷仁、張原彰、林紫馨/綜合報導】中共央視日前發布聲明,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之後不少台灣藝人紛紛表態。對此,總統賴清德26日表示,台灣的文化工作者到中國被迫政治表態,這不是第一次,也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請國人諒解,重要的是文化工作者心想的是什麼。 

賴清德表示,台灣的文化工作者到中國被迫政治表態,這不是第一次,也應該不會是最後一次。每次,台灣的文化工作者在他人的屋簷下承受壓力,他都感到非常的不捨。

賴清德說,也請國人能夠了解,在別人的屋簷下,文化工作者講什麼內容固然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心想的是什麼,應該給予諒解。他會繼續努力,守護國家,讓國家繼續進步,讓文化工作者能有更好的發展。

藍委盼勿公審台灣藝人 柯文哲:政治表忠換來厭惡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看到藝人朋友因兩岸政治緊張需要表態,著實令人不捨。希望中國能克制情緒,不要公審台灣藝人,請兩岸領導人發揮智慧與善意,盡速重啟對話,讓「音樂歸音樂、文化歸文化、政治歸政治」,朝有利兩岸人民的方向正面發展。

台灣民眾黨透過聲明指出,對岸利用各種文攻武嚇,除了解放軍圍台軍演,連台灣藝人也被迫表態,此舉無助於雙方堆疊善意,只會讓兩岸民心更加疏離。黨主席柯文哲也在臉書表示,藝術應有創作自由的空間,對岸必須尊重表演藝術者,不要再以政治表忠的方式,破壞兩岸間的關係,被迫「交作業」的表態,換來的不是尊重,而是厭惡感。

中共環台軍演之際 阿信喊我們中國人 粉絲失望

五月天近日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辦演唱會,在中共解放軍環台軍演之際,主唱阿信24日在演唱會上脫口「我們中國人,到北京就是要吃烤鴨」引發關注。不少台灣粉絲對五月天的表態感到失望,直呼「原本還以為你們不一樣!今晚真是狠狠打臉,陪伴你們25年的台灣五迷」、「25年來第一次對阿信這麼失望,我心目中尚未崩壞的地方還是崩壞了。」

時隔一天,25日五月天演唱會上,阿信說了一段話,似乎在回應前一天的表態。「我知道過去以來,有很多人在保護著我們,我也知道一直以來很多人為五月天流下了眼淚,其實那是我最捨不得的事情,因為身為一個樂團,或有可能是你們某種偶像,總希望帶給你們的是希望、快樂、信仰,最讓我心疼的是流下眼淚的你們。」

他表示,「也許未來的某一天,你可能再次離開五月天,但是請相信我,怪獸、瑪莎、石頭、冠佑,我們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回來。」似乎有感而發,向離開的五迷們喊話。

央視整理18位台藝人貼文 謝:愈紅的藝人壓力愈大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20日宣誓就職,賴清德就職沒幾天,中共就對台進行圍台軍演,而央視22日突然發布一條聲明,指出「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台獨』死路一條,祖國統一勢不可擋!」不少台灣藝人紛紛轉發此貼文。

央視25日整理了18位台灣藝人按照範本發布的貼文,可以發現侯佩岑、張韶涵、楊丞琳、歐陽娜娜、蘇有朋、張信哲、文淇、吳克群、明道、賴冠霖、陳喬恩、汪東城、周傳雄(小剛)、陳妍希、黃曦彥、楊宗緯、吳奇隆、辰亦儒都在其中。此外,五月天、蔡依林、蕭敬騰也陸續喊出「我們中國」來表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看到很多藝人為了賺人民幣,不得不表態,知名度愈高,愈紅的藝人壓力愈大。

「回到那一天」鳥巢演唱會 10場票房粗估約40億元

2023年五月天睽違4年重返北京鳥巢,連唱6場演唱會刷新紀錄,吸引60萬大軍搶票,門票一開賣隨即被秒殺,票房收入逼近新台幣29億元。

緊接著,五月天在中國舉辦巡演時,遭到網友質疑上海演唱會部分歌曲為假唱,歷經5個月調查,今年5月11日上海市文旅局,終於還五月天清白。

甩開「假唱」風波後,5月18日起五月天「回到那一天」25週年巡迴演唱會,在北京鳥巢一連舉辦10場,10場票房粗估約新台幣40億元。

謝金河:吃果子要拜樹頭 有大樹才有好遮蔭

多位台灣藝人配合中共進行兩岸統獨議題的表態,謝金河指出,企業界人士也有同樣的壓力,過去很多企業界人士常說,「政治歸政治,只要不觸及政治就好」。他則回應,「等你賺到錢後,政治一定會找上你,這是共產黨的通律,沒有一個例外。」

謝金河說,即使到了要表態的時候,絕不可以傷害台灣、出賣台灣利益,以此跟對岸要好處,「因為台灣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只有自己的家壯大,我們及子孫才能得到庇護,有大樹才有好遮蔭。」

他說,台灣生存唯一的敵人只有中共,偏偏企業的投資單押中國,而藝人演出的大巿場也都在中國,為了賺人民幣,企業主、藝人選邊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應該為了賺人民幣,再拿刀捅台灣,或用言語再凌辱台灣,或踢台灣一腳。」

「台灣只有一個,如果住在台灣,希望記得一句話,飲水得思源,吃果子不知道拜樹頭的人或企業,看起來不會更好。」謝金河說,到目前為止,包括宏達電、台玻、鄉林建設等企業的表態,都值得大家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