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服貿開放資訊業 中資撒網過濾 台言論自由陷危機

「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發起人楊孝先認為,網路業務若未經思量開放,中國將可決定閱聽人瀏覽的網路內容。(記者陳柏州/攝影)
「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發起人楊孝先認為,網路業務若未經思量開放,中國將可決定閱聽人瀏覽的網路內容。(記者陳柏州/攝影)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簽訂後,許多人擔心網路業一開放,恐比日前智慧財產局修改〈著作權法〉、封鎖特定網站,將帶來更嚴重的言論自由危機。「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發起人楊孝先認為,網路業務包山包海,若未經思量開放,北京將可決定你看的新聞,以及網路內容。

目前網路看到的新聞與傳統媒體,可謂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我國現在網路還屬自由開放的世界,可選擇自己想瀏覽的資訊;未來相關網路開放,中國網管將大舉入侵深植台灣,言論自由將豬羊變色,必須像中國網民,只能靠翻牆軟體才能看到外面世界。

網路業名目龐雜 服貿未列明

由於台灣網路業沒有相關主管機關,包含電子商務、線上遊戲、資訊業相關服務,皆分散於各相關權責機關,名目多且龐雜,也非NCC主管,在這次服貿協議裡,只被歸類在資訊業裡,未被明確列出,因此被視為終極「隱藏版」。  

許多人擔心一旦服貿通過,網路業開放將帶來更嚴重的言論自由危機。圖為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的網站在中國受到屏蔽。(AFP)
許多人擔心一旦服貿通過,網路業開放將帶來更嚴重的言論自由危機。圖為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的網站在中國受到屏蔽。(AFP)

以「資料處理及資訊供應服務業」開放部分為例,除了電子商務、線上遊戲外,其他網際網路服務都在此類。

楊孝先舉出,其內容包含「入口網站經營業」,如Yahoo 、Google,以及內容提供者如NOWNews、部落客等;另外「資料處理、網站代管及相關服務業」如APP Store、Google Play等,都包夾在這次欲通過的服貿協議裡。

換言之,每天大家所瀏覽的網站、搜尋引擎都可能被中資所掌握,民眾恐閱讀被篩選過的資訊而不自知。

加上中國政府對網路掌控相當嚴格,台灣業者要在中國經營,必須申請ICP(網路服務提供者)許可證,且每年得年檢一次,檢查是否符合中國的要求,否則將以各種理由讓業者無法經營。

這就說明中國可藉此機會,封鎖看不慣的網路、資訊,因此更無法提供跨境服務,業者為了生存,也將屈從中國的網管制度。 

透過網路滲透台灣媒體 

另外,未來傳統媒體數位化的「數位匯流」趨勢已勢不可擋,將結合網際網路、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內容可交叉使用,但台灣在〈數位匯流法〉策略都還未訂定情況下,就急著簽訂囊括電信、媒體、消費性電子等協議,楊孝先認為這風險實在太大。

雖然政府對外聲稱沒有對中國開放媒體,可是卻開放資訊業底下所有服務,這會帶來何種影響?楊孝先說,中國將可透過開放的資訊業,在所屬網路媒體裡,篩選、植入帶有政治性的思想,以及服務資訊,可怕的是被過濾掉的那些資訊,台灣閱聽人根本無從察覺。

服貿對網路的可能影響

網企中資化 中資入台後,因幾乎沒有限制,順利取得公司控制權。
內容管制 名義上都是業者自律,事實上皆遵循中國法規與潛規則。
資訊不對稱的選擇 管制狀態不透明,網路使用者須付出更多代價,透過翻牆才能搜尋自己想要的資訊,否則須接受北京政府控管的網企,決定使用者的閱聽內容。
衝擊社會文化 習慣壓過資訊渴望,網路環境不再自由,走向「和諧」化。
資料來源:「推動網路中立性立法」粉絲頁
記者江禹嬋/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