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搶錢大戰 互聯網金融興起 衝擊銀行業

互聯網金融產品門檻低,大量吸收銀行存款戶。(Fotolia)
互聯網金融產品門檻低,大量吸收銀行存款戶。(Fotolia)

【記者任義/報導】中國持續的錢荒令金融機構大呼吃不消,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加劇銀行存款競爭,中國新年前各方互相過招,在年後搶錢大戲將繼續上演,流動性緊張讓各方希望「馬上有錢」。

自去年6月中國發生錢荒後,各資金需求方就開始爭錢,當月「餘額寶」上線之後,互聯網公司、支付平台、銀行、基金公司等各種產品層出不窮。

最新資料顯示,截止1月15日,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與公募天弘基金聯手打造的「餘額寶」規模已突破2,500億(人民幣,以下同),超過4,900萬客戶,一舉超越大陸公募基金「一哥」華夏基金。

而繼阿里巴巴、百度涉足互聯網金融理財後,互聯網另一巨頭騰訊1月22日也推出微信理財通,上線當日吸納存款超過8億元,讓對接的華夏基金直接獲益規模猛增。

據「支付寶」一月數據,中國新年前理財資金大筆湧入,7天內有近400萬人把錢存入「餘額寶」,日均轉入超百億元,高出平日數倍。該公關部朱健認為,這與很多人領到年終獎金,選擇將剩餘的部分錢款進行理財,讓年終獎金實現增值有關。

據悉,目前銀行的存款規模每天迅速萎縮,而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正高速淨增長,這些資金絕大多數是從銀行撤離的。

銀行出招應對存款搬家

互聯網金融興起,晉升「吸金大戶」。銀行為應對存款搬家,限制其交易額度,截住儲戶資金流向,引發投資者的不滿與質疑。

媒體報導,由於存款搬家壓力太大,多家國有銀行已悉數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中共央行此前曾要求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如今受信貸激增、存款流失等因素影響,這一局面正被逐漸打破。

即使銀行發行高息理財產品,情況也不容樂觀。如何吸引儲戶把錢留在銀行,是今後銀行面臨的重大挑戰。流動性危機,以後會越來越頻繁。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做為全球貨幣總量最多的國家,中國一再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局面,突顯中國金融市場「有量無質」的結構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