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從「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九天」說起

詩仙李白晚年遊歷名山大川時,曾留下一段尋訪知己的佳話。(大紀元資料室)
詩仙李白晚年遊歷名山大川時,曾留下一段尋訪知己的佳話。(大紀元資料室)

文/賴誠
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著名的古代詩歌之一,可是最後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九天」是何意,卻沒幾人能具體說清。

其實,「九天」是道家術語,是對整個天的高度的概括。用我們今天的天文術語來說,是對銀河系高度的概括。佛家對銀河系的認識是三十三層天,道家則看成是九層天。這不是說佛家和道家相互矛盾,而是分法不一樣。「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就是:彷彿是從九層天之上懸掛下來的銀河。

李白是道家學派文人,這從他的很多作品中可看出。李白的詩飄逸、瀟灑、豁達,具有道人的典型特徵。如果說李白是老子的後世門徒,那杜甫就實實在在是孔子的後世學人,因為杜甫的作品完全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寫實,沒有那種飄逸之感。換句話說,李白持的是一種樂觀的、出世的、超越於人的觀念,而杜甫持的是一種普通人的觀念。這種觀念的不同並非是社會背景不同造成的,因為他們二人生活在同一時代,且是唐朝文化、經濟、政治到達極盛的時期。如果非要論個高低,那李白的仙境自然比杜甫人的認識要高出許多。

李白是個浪漫主義詩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李白的很多詩歌都是遊覽名山大川、旅遊勝地時所作。但也有例外——相傳,李白遊覽黃鶴樓,看到崔顥題寫的《黃鶴樓》,居然扼住自己的詩意,有感而不發,慨嘆「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為何?因為崔顥的這首詩抒發了修道人的最高理想,是修道人追求的最終目標——修道成仙,為此,李白才不肯在頌道詩歌面前「妄自作詩」。

說道修道成仙,很多人會覺得這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這些人的證據是,多少古人,多少帝王,因為追求成仙,煉丹,吃丹藥,終究還是難免一死,比如秦始皇、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等。沒錯,這些人是死了,甚至直接死在了丹藥上。原因眾多。其一、這些帝王修道的目的是為了長壽,長壽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執掌政權,過帝王的生活。這本身就不符合清心寡欲、無為的修道精神。一手抓住人的東西,一手又要抓住神的東西,這可能嗎?其二、丹藥這東西如同中藥,如同人參,用量適當則可補內氣,用量不當則可能送命。其三、很多丹藥有可能被加入了壯陽之類的東西,雖然一方面可以滋補身體,強身健體,但如果長期服用,則可能置人於死地。這些都是帝王不能修道得道的原因。

未能修成得道的事例,史冊上可謂比比皆是,甚至作為反面教訓被人們牢記。然而,修道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卻被人們說成是神話傳說。如八仙之說,有多少人會認為是真實的呢?還有很多民間得道的高人,如《梅花詩》的作者邵雍,就是個得道高人,據說他死後出殯之時,棺材越抬越輕,最後枕頭在棺材裡面居然發出來回滾動的響聲,是屍體不翼而飛了!這些事例都沒有列入正傳裡面,為何?因為科學無法解釋,用我們普通人的 思維來看,就是匪夷所思,是迷信。

佛家也有很多修成圓滿的事例,最著名的就是藏傳佛教高僧圓寂虹化的事實。這些都沒有載入史冊,更奢談寫入教科書。舍利子,也是僧人圓寂火化後身上留下來的東西,如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可謂盡人皆知,沒有人會認為是迷信;但舍利子為何物,也是眾說紛紜,但不管如何,我們都得承認它是常人沒有的東西,是科學解釋不了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由「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九天」一詞引出以上幾段話來。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崔顥的《黃鶴樓》。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