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下)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

文/阿哲
忽必烈穩固政局後,便對南宋展開軍事行動,他用了六年時間攻陷襄陽,大敗宋軍,陸秀夫抱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中國,結束了中國自唐末藩鎮割據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文永之役

隨後,元帝國向東征服高麗,向南平定大理、西藏和安南,向西由中亞進入歐洲,席捲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最後放眼天下也剩一個彈丸島國日本了。忽必烈要求日本舉國來朝以通和好,如不通好,將用兵令日本「王其圖之」。當時天皇政府討論五個月,最後回復以:「書辭無理,不能接受。」

忽必烈大怒,發動九百艘戰船及三萬二千餘人東征日本。戰爭開始階段,元軍取得很多輝煌戰果。後來颱風乍起,由於不熟悉地形,元軍停泊在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碰撞而傾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颱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無法相救。元軍怕日軍趁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日本朝野對突如其來的颱風趕走元軍十分驚喜,在內展開了大規模拜神活動,稱之為「神風」。此役日本史書則稱之為「文永之役」。

弘安之役

後來,忽必烈又發動第二次日元戰爭,史稱「弘安之役」。此次規模更大,十餘萬人聲勢浩大。但兩個月後,又遇到一場巨大的颱風,元軍戰船「縛艦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颱風襲擊下,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軍士號呼溺死海中如麻。在颱風襲擊下,蒙古東路軍損失三分之一,江南軍損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殺或溺死。蒙古人第二次東征日本,又以慘敗而告終。

此外,征戰安南歷時三十四年,結果損兵折將,除獲一個藩屬外,可說是得不償失。忽必烈對外的武力發展,在非一帆風順的情況下,逐步走向一個飽和點。

實行漢法

漢化失敗,朝政由盛而衰,忽必烈改革蒙古舊制,實行漢法,任用漢人,並吸收漢族文化中的有益之處。使得中國文化在元朝時得以繼續發展。文學形式上以元曲著稱,與唐詩、宋詞共同為後世所推崇;繪畫藝術也在宋朝的基礎上,達到又一顛峰時期。

元帝國同時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對於來華的外國人持歡迎的態度。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忽必烈的器重,多次被派遣出使各地。他親眼目睹帝國疆域之廣大和繁榮,與他遊歷所經的歐洲、西亞等各國對比之下,認為忽必烈大汗為「世上從未見過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

元王朝實現了空前的統一,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本來做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元帝國可以有相當長的歲數,但由於改變蒙古人的觀念不易,加上日本出征失敗,因此忽必烈在推行漢法方面,身邊蒙古貴族反對的聲音始終大於支持,也使忽必烈治理中原的理想遭到些許阻力。忽必烈晚年受病痛所苦,至元三十一年,叱吒風雲的忽必烈,終因病辭世,享壽八十歲。(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