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金門戰役 回大陸的共軍戰俘命運

1949年10月,共軍發動金門戰役(國軍稱“古寧頭戰役”),企圖渡海攻占台灣,國軍大捷,金門共軍全軍覆沒,5千餘人被俘,國軍稱有7千多共軍被俘。(網路圖片)
1949年10月,共軍發動金門戰役(國軍稱“古寧頭戰役”),企圖渡海攻占台灣,國軍大捷,金門共軍全軍覆沒,5千餘人被俘,國軍稱有7千多共軍被俘。(網路圖片)

【大紀元訊】 金門戰役作為歷史已過去60多年了,但無數個疑團和不解還依然縈繞在人們心頭,國民黨軍曾先後釋放過三批解放軍戰俘回大陸,那些人回來後遭遇如何?在中共看來當然是“叛徒、特務、內奸”,但又是怎麼處理他們的呢?

共軍戰俘分3批被釋放回大陸

在登島的萬名解放軍中,4千餘人戰死,5千餘人被俘。被俘的5千餘人中,年輕力壯士兵都補入國民黨軍隊,千餘名幹部和老弱者被送進內湖集中營甄別,基本搞清後,國民黨軍認為這些人都是負擔,不如放回大陸,作為共軍負擔,總共分三批釋放。50年3月小批釋放,級別較低。50年7月18日第二批是最大批,共529名,從台北上火車到基隆上船,7月22日到大陳島,然後用登陸艇和小船送頭門山島。 

國軍士兵押送共軍戰俘沿路警戒(網路圖片)
國軍士兵押送共軍戰俘沿路警戒(網路圖片)

解放軍俘虜派出兩名幹部,其中一名是西北野戰軍作戰科科長潘國傑回大陸聯絡,解放軍駐浙江臨海縣駐軍21軍得知後,立即派出5條機帆船迎接歸俘,第一批歸俘被集中在杭州古蕩7兵團政治部招待處。

第三批387人於50年12月11日離開集中營,從台北抵達基隆,立即上船,這次不開往大陳島,而是開往福建沿海,12日抵達馬祖島,然後白犬島,13日分頭上了漁民漁船,幾個小時後,便在福建長樂連江沿海一帶分散登陸了。有的被28軍部隊接收,有的被巡邏民兵抓獲,立即送派出所、公安局,隨後所有歸俘們都送到10兵團福州招待所。

這只是最大的三批,以後零零星星又放回一些,最後一名回大陸的金門戰俘,是253團一營一連的許道位,他於1956年1月,於一批南日島戰俘一起回大陸。

戰俘被視為叛徒審查洗腦比戰場更殘酷

900餘名解放軍歸俘回來後,先後在杭州、福州成立了歸俘集訓隊,不久將131名副連以上軍官送南京,由華東軍區政治部審查。第二批排以下幹部戰士在杭州接受審查,第三批排以下在福州接受審查。

先治療、休養,一個月後開始學習。

學習分三個階段,開始了回大陸後的漫漫征途,那是比戰場更難熬的時空。

可惜中國和美英等西方國家價值觀念完全不同,在共軍看來,戰俘就是叛徒,所以所有戰俘開始了三個階段學習。

第一階段;是中共的政治教育階段,包括時事教育,“氣節”教育等內容。學習文件、報紙,聽報告,針對戰俘在台灣受到的政治教育,開展專題講座進行洗腦,美其名曰使戰俘“分清理論是非,提高覺悟”。

“氣節”教育讓戰俘聽了臉紅心跳,聽報告、看電影,對照共產黨的“鋼鐵戰士”李大釗、瞿秋白等先烈的英勇事跡,想想自己,絕大多數人都深感慚愧,原先覺得委屈,為什麼領導上不來救我們的想法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互相攻擊、揭發、誣陷

第二階段是核心、關鍵,也是集訓的主題,叫啟發反省階段,號召“忠實坦白、深刻檢討、互相幫助”,方法是個人反省與小組反省相結合;組織上全面了解,甄別材料,認真審查,作出結論。每個人都要詳細交代,過關。

接下來第三階段;根據交代和互相揭發情況,開始處理定性。

人的求生本性、利己的本性在這個階段中赤裸裸的暴露出來,不管在台灣表現好的還是壞的都拚命揭發別人,使盡全身解數,互相攻擊、揭發,誇大、渲染、捕風捉影,以求表現好、自保,免去死刑和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