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文活動

臺中-

「啡」看不可 科博館邀您品味咖啡文化

「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現場展品。(科博館提供)
「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現場展品。(科博館提供)
文/記者賴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重磅登場!這次與亞洲經典咖啡機具蒐藏名家林祚儀博士共同策展,首度完整展示他近200件、橫跨5個世紀的歐洲咖啡機具珍藏。特展還攜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社會企業「成真咖啡」,從歷史、農學、工藝等層面介紹咖啡文化,咖啡迷「啡」看不可!

「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現場展品。(攝影/賴瑞)「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現場展品。(攝影/賴瑞)

咖啡樹原生於衣索比亞,咖啡豆飲用最早緣起於伊斯蘭文化,「喝咖啡」可回溯至西元6世紀,當時的人將咖啡豆或果殼、果肉烹煮成汁飲用,當作宗教修行中的提神飲品,或作為湯藥治病,稍晚才開始烘焙後飲用,到了16世紀,已成為風靡回教世界的大眾飲品。

有百年歷史的手搖烘豆機現場烘豆示範。(攝影/賴瑞)有百年歷史的手搖烘豆機現場烘豆示範。(攝影/賴瑞)

「咖啡、茶葉、可可」被譽為世界三大飲品,科博館館長焦傳金表示,歷經數世紀演進,咖啡浪潮席捲全球,是當今熱門產業,現代人時常隨手一杯;特展深入淺出引領觀眾認識咖啡栽植、品種、賞味方式及環境永續相關議題。

策展人、科博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劉憶諄博士說,特展規劃「歷史起源」、「咖啡風尚」、「莊園人家」、「賞味美學」、「臺灣咖啡」、「共創未來」六大主題,結合藝文畫作、老照片、圖繪廣告、植物標本與影音、互動遊戲及大量蒐藏珍品,呈現咖啡成為「精品時尚代名詞」歷程。劉憶諄博士分享,咖啡從天然環境條件、栽植管理、採收後製、烘焙到研磨萃取,都需要先天及人工精密控管才能圓滿,觀眾透過「莊園人家」單元可了解咖啡植物學特性、栽植條件、農學知識,認識咖啡樹常見的病蟲害。

亞洲經典咖啡機具蒐藏名家林祚儀博士,鑽研歐洲經典咖啡機具20餘年,借出近200件珍貴蒐藏,所有機具都經過精心修復,深富工藝美學且兼具實用性,現場陳列琳瑯滿目的博物館級磨豆機、烘豆機、咖啡機,觀眾可把握機會大飽眼福。

南美咖啡創辦人王振富先生在1960年代自西德進口的大型圓柱型鐵爐烘豆機。(攝影/賴瑞)南美咖啡創辦人王振富先生在1960年代自西德進口的大型圓柱型鐵爐烘豆機。(攝影/賴瑞)

包含最古老16世紀阿拉伯人慣用的手搖烘豆器、用來沖煮咖啡的阿拉伯壺、土耳其壺、代表初期義式的摩卡壺、1865年典雅火車造型的平衡式虹吸壺、手動式家用與軍用磨豆機,各時期的歐洲咖啡經典機具。林祚儀指出,觀察義大利咖啡機的演進,從1906年運用高溫蒸氣的蒸氣咖啡機,1948年利用彈簧壓力的拉桿機,至1961年使用馬達汞動力的半自動化咖啡機,看得出歐洲人對咖啡飲用需求日益增加,咖啡早與生活密不可分。

博物館級的烘豆機。(攝影/賴瑞)博物館級的烘豆機。(攝影/賴瑞)

「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即日起至2023年4月30日,除每天2場定時解說導覽,展期間還規劃聰明手沖咖啡、咖啡走讀、採果體驗等科學教育活動,歡迎來臺中科博館,品味迷人的咖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