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止血聖藥三七 購買要謹慎(二)

鐵皮三七:上排為40頭,右上為切斷面,下排為30頭,可見鐵皮鐵骨。(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鐵皮三七:上排為40頭,右上為切斷面,下排為30頭,可見鐵皮鐵骨。(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文/陳大真博士
(接上文)【大真博士話中藥】止血聖藥三七 購買要謹慎(一)

*上篇文章除了說明三七(https://reurl.cc/qZ9bVy)的來源、產地和採收時間,還介紹一系列簡單鑑別術語,用來了解選購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ill)F.H.Chen)時,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代趙學敏所編《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並稱曰人參三七。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說明三七備受推崇,甚至可以和人參並列珍貴品,其補血功效可以和補氣第一的人參相列第一,可見三七藥材的重要性,而現代藥理研究也顯示三七有很好的止血、抗血栓、抗發炎、鎮痛功效。止血有名的「雲南白藥」中,也添增三七以加強效果。

長條型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長條型三七。(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三七依臨床使用需求,通常會磨成粉使用,炮製的主要方式為取乾淨的三七,乾燥之後再粉碎成細粉,稱為生三七,還有油炸三七,取乾淨的三七,打碎或切片,再用麻油炸至表面棕黃色,取出放涼後備用,又稱熟三七,在臺灣比較少見。

注意他種藥材混充

三七效果多樣且顯著,坊間會有混淆的品項出現,曾經看過用薑科植物溫鬱金或是莪朮、薑黃、南薑的乾燥根,手工雕刻而成,此品多呈卵圓形或長錘形,外表的瘤狀突起和皺紋可見雕刻痕,而嘗之味微苦而辛、無甜味,以此做最好的辨識。

三七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三七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還有用苦楝樹葉和冬青科熊膽木的葉等加工,取煎煮液加入木薯粉中混勻,在石臼中搗成粑狀,然後搓成三七的外形,藥材外觀無縱皺和支根痕(即無釘頭),斷面無皮部和木部的分別,和三七完全不同,嘗之味苦,且嚼之黏牙為主要的鑑別方式。

藥材名相近易混淆

一些藥材因為名稱相近而導致混淆,比如落葵科植物藤三七乾燥的塊莖,質地堅硬而脆,斷面呈類白色或黃棕色。聞之氣微,嘗之味微甜,嚼之有黏滑感。菊科植物黃花三七草的乾燥根莖,外表灰棕色或黃色,多具瘤狀突起。質地堅實,斷面呈黃色、顯現菊花心,嘗之味甘淡而後微苦。

三七細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三七細尾。(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還有五加科植物竹節參的乾燥根,呈竹鞭狀,扁圓柱形,節密集,每節上方有一圓形深陷的莖痕,表面灰棕色或黃褐色,質堅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聞之氣微香,嘗之味苦微甜。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根莖,根莖粗厚,近木質化,支根圓柱形,表面呈現暗褐色,乾燥後質地疏鬆,聞之氣無,嘗之味微,以此做辨別。

熟三七片:呈原色、銅皮,且層環明顯、角質光滑。(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熟三七片:呈原色、銅皮,且層環明顯、角質光滑。(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因三七止血的功效遠近馳名,有些止血效果好的藥材,也常冠以三七之名,以彰顯其功效,但在臨床使用上,還是應該有所辨別。

打蠟三七比水洗貴

選購三七注意事項:外表的土壤要去除乾淨,之後曝晒5次以去除泥皮,再拋光。有些三七會將外皮打蠟,打蠟後表面棕黑光亮,摸之滑膩,通常蠟層要非常薄,不可阻礙表面清晰紋理。打蠟的山七比水洗的貴,打蠟的三七較不容易發黴、生蟲,比較好保存,但使用的蠟質應以食用蠟為主,使用上較安心。

熟三七片:鐵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熟三七片:鐵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三七依等分,最好的一等為20頭,即每500克數量在20個以內者,二等為30頭,即每500克數量在30個以內,依此類推到最後十一等就有無數頭,價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坊間也可看到「凍乾三七」,將新鮮三七刷洗後冷凍,體內水分結冰之後,在真空的條件下逐漸升溫直至乾燥。

偽三七:莪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偽三七:莪朮。(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為了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明文規定三七藥材中重金屬含量必須符合標準,也規定二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標,另外藥典還規範三七飲片的特徵外觀,民眾也可依此標準選購(全文完)。◇